鹅钮玻璃印,战国玻璃器。这是一对鹅形印章,一雄一雌,雄鹅印高8.5厘米,雌鹅印高7.6厘米。翅膀用三条弯曲的凹线纹表示,颈部以下装饰月牙纹。雄鹅印文刻的是“金得”,雌鹅刻的是“大吉”。 平板玻璃牌饰,汉代玻璃器。1983年于南越王墓出土,现藏于南越王博物馆。长10厘米,宽5厘米。长方形,在穗状纹饰镀金铜框内嵌一块浅蓝色透明平板玻璃。玻璃底部衬麻布,嵌入薄木板,再覆一块铁盖,盖板当中有两个半环钮。玻璃光洁,透亮,气泡少,厚薄一致。玻璃属铅钡玻璃,其中铅和钡的含量分别高达33%和12%,属中国古玻璃系统。平板玻璃在汉墓中属首次发现。过去,人们认为中国平板玻璃出现较晚,而这一发现对研究中国古代玻璃制造业有重要意义。 绿色玻璃杯,汉代玻璃器。1955年于广西省贵县汽车路5号墓出土,现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。
玻璃钗,唐代玻璃器,现藏于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。长15.1厘米,直径0.6厘米,重23克。共两股,大小形状基本相同,并排平行。两股相距0.4厘米。两股尾端比较粗大,直径在0.6厘米至0.5厘米之间,由尾向前由粗变细。前半截较细,直径在0.5厘米至0.45厘米之间,便于插入发髻。通体浅蓝色,半透明。外表光洁,光润晶莹。 蓝色磨花高颈玻璃瓶,唐代玻璃器。1966年于瑞安县慧光塔内出土,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。高9厘米,颈高4.5厘米,外口径3.6厘米,内口径1厘米。腹部最大径5厘米,底径3.2厘米??砥秸垩?,细长颈,圆肩,球形腹,喇叭形圈足,小平底。颈自下而上略收,上部磨刻二道凹弦纹,下部磨刻四个大小略为不一、不甚规整的圆拱形图案。肩部磨刻一道凹弦纹和一周十二个排列不甚规整的橄榄形磨饰。腹部磨刻的曲线及橄榄形构成三组折枝纹,简洁粗放,与金银器上装饰的枝蔓缠绕的缠枝纹明显不同。